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 隱私權政策

熱門主題

數位專題
醫療
營養
心血管、中風
運動

最新特色內容

特別企劃
內調理、外保養,閃耀迷人光采 40+的美麗我來定義
特別企劃
AA人生 超高齡社會終極解
特別企劃
綻放多彩 無齡世代》超高齡社會風暴,如何面對老後身心及財務?
特別企劃
2024康健雜誌信賴品牌大調查結果公布

當期雜誌

心解方 憂鬱症使用手冊
心解方 憂鬱症使用手冊
康健 305 期
2024-06-01

心解方 憂鬱症使用手冊

你不孤單!給自己、家人、朋友的自助指引

平均10人就有1人罹病,憂鬱症已成世紀大疾,你對它了解多少?憂鬱症只是心情不好?得憂鬱症的人是無病呻吟?治憂鬱症的藥吃不得會上癮會變笨?…… 

以上皆非,憂鬱症其實是大腦的疾病,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WHO預估2030年全球疾病經濟負擔第1名是憂鬱症。

但人為什麼會得憂鬱症?三大族群如何面對憂鬱症,找到救贖呢?

本期《康健》帶你從頭了解憂鬱症,你會發現,它和你想的不一樣。

 

憂鬱症能治好 願意就醫是第1步

不只台灣,憂鬱症其實是全球性問題。目前,全世界大概有4.4%、超過3億人口飽受困擾,且憂鬱症與心管疾病、癌症並列21世紀全球3大疾病,這是一個必須嚴肅面對與管理的議題。
憂鬱症盛行率高、罹率人數多,但可能很多患者不曉得也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或者擔心他人異樣眼光而拒絕就醫。故就醫人數遠低於罹病人數,如何鼓勵患者就醫,讓國人了解憂鬱症其實可以治得好,是現在重要的課題。 

 

不只是心理問題 憂鬱症是大腦生病了

憂鬱症怎麼來的?人為什麼會得憂鬱症?憂鬱症不乏個性開朗樂觀、經濟不虞匱乏的病患,為什麼他們也會得憂鬱症?

憂鬱症是一種文明病。全球文明開發程度愈高的國家,憂鬱症的比率就愈高,成為國家社會沉重的負擔。可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來探討造成疾病的危險因子。本刊以三大族群——年青族、上班族、熟齡族切入,探討各族群的憂鬱型態、面臨的情境與解方。

 

年青族〉

我到底是誰,未來該往哪走?
爸媽只會說想太多,為什麼不懂我?
大家都討厭我,可以不去上學嗎?

這個時期的學生柔軟且充滿可塑性,但如果在自我認同摸索的過程中出現憂鬱來搗亂、或同儕間的人際關係產生摩擦,可能導致對未來發展感到迷茫,陷入惡性循環。

面對學生族的憂鬱,除了周遭親友的關懷,校園中還有哪些資源可給予幫助?

 

上班族

下個職場會更好,該請假還是換跑道?   
被工作、家務綁架 沒時間偷閒喘口氣?

包含30歲以下、成長於網路資訊爆炸的Z世代,還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世代。前者因出了社會選擇太多、限制變少、彈性變大,選擇困難竟成了憂鬱的主因。後者夾在職場與家庭之間,且肩負經濟重擔,面面夾擊,壓力山大。

如何解決他們的問題,《康健》採訪專家,解析上班族有哪些心理困擾?如何自我照護?

 

熟齡族

退休閒到發慌、不被需要,沒事做好焦慮?
常常這裡疼、那裡痛,卻查不出問題?
體力愈來愈差,不放心老伴給別人顧?

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世代,每3個被照顧者裡,就有超過1個人的照顧者,本身也是高齡族群。除了被照顧者本身受困於疾病、失智失能的痛苦外,照顧者長時間需注意另一半的變化,情緒也處於緊繃狀態,多重因素下累積,容易成為焦慮和憂鬱的溫床。

老老照顧易憂鬱,適時觀察日常生活留下的警訊,陪伴至親一起度過難關。

 

作家劉軒:靠信仰克服最黑暗的時候

劉軒的爸爸是知名作家劉墉。19歲出版第1本書,至今有10餘本著作,是心理勵志及親子教養書的暢銷作家,罹患憂鬱症後不但衝擊工作,也大大影響了生活。劉軒用「失能」形容病中的自己,心裡面充滿負面聲音,不斷自我打擊,看他如何從挫折中走出憂鬱暗谷。

 

特別企劃|獨家專訪「健康台灣」召集人陳志鴻

《康健》獨家專訪影響賴清德深遠的恩師,成大醫院前任院長陳志鴻,娓娓闡述健康台灣願景,怎麼解健保難題、如何在不加保費的前提下提高醫療人員待遇。這些看似剪不斷理還亂的宏大議題,其實都與我們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關,專訪精華重點整理不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