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36 計

主題已鎖定
頭像
心靈捕手
默默耕耘的老師
默默耕耘的老師
文章: 8808
註冊時間: 2003-01-01, 09:01
來自: Taiwan

孫子兵法 36 計

文章 心靈捕手 »

  1. 瞞天過海:利用人們對某些事情的習見不疑而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乘虛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制勝
  2. 圍魏救趙:當敵人的精銳攻打別的國家,二軍相持不下時,趁隙攻占敵方的本土,待敵人回國時,在途中予以迎頭痛擊,將之消滅
  3. 借刀殺人:利用矛盾、反間、離間等謀略,借別國的力量,來擊敗敵人,並保存自己的實力
  4. 以逸待勞:自己養精蓄銳,迫使敵人疲備不堪,處於不利的地位,繼而戰勝敵人
  5. 趁火打劫:抓住敵方大難臨頭的危急之時,趕快進兵,就勢取勝
  6. 聲東擊西:利用巧妙的方法誘敵,使敵人產生錯覺,再乘機消滅敵人
  7. 無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虛實互變,擾亂敵人,使敵方造成判斷失誤,行動失誤
  8. 暗渡陳倉:採取正面佯攻,當敵軍被我牽刺而集結固守時,我軍悄悄派出一支部隊迂迴到敵後,乘虛而入,進行決定性的突襲
  9. 隔岸觀火:靜觀對岸火勢,按兵不動,不論遇到任何事,都靜觀其變化
  10. 笑裡藏刀:是運用政治外交上的偽裝手段,欺騙麻痺對方,來掩蓋己方的軍事行動。這是一種表面友善而暗藏殺機的謀略
  11. 李代桃僵: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有「棄車保帥」之意
  12. 順手牽羊:是看準敵方在移動中出現的漏洞,抓住薄弱點,乘虛而入獲取勝利的謀略
  13. 打草驚蛇:是指敵方兵力沒有暴露,行蹤詭祕,意向不明時,切不可輕敵冒進,應當查清敵方主力配置、運動狀況再說
  14. 借屍還魂:是指善於抓住一切機會,利用、支配那些沒有作為的東西,轉不利為有利,乃至轉敗為勝的策略
  15. 調虎離山:強敵一旦離開其根據地,失去了優勢後,再予以攻擊
  16. 欲擒故縱:以退為進,欲抑先與。在包圍攻擊時,故意放縱敵人,不把敵人逼的太緊,使敵勢鬆散而後擒,則可兵不血刃
  17. 拋磚引玉: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乘機擊敗敵人的計謀
  18. 擒賊擒王:捕殺敵軍首領或者摧毀敵人的首腦機關,敵方陷於混亂時,便予以澈底擊潰之
  19. 釜底抽薪:指對強敵不可用正面作戰取勝,而應該避其鋒芒,突擊敵人薄弱之處,再擊敗敵人主力的謀略
  20. 混水摸魚:當敵人混亂無主時,乘機奪取勝利的謀略
  21. 金蟬脫殼:千鈞一髮之際,以偽裝的假像掩人耳目,然後暗中逃走
  22. 關門捉賊:指對弱小的敵軍要採取四面包圍、聚而殲之的謀略(如果讓敵人得以脫逃,情況就會十分複雜)
  23. 遠交近攻:結交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略性謀略。這是分化瓦解敵方聯盟,予以各個擊破
  24. 假途伐虢:利用「借道」的藉口,隱蔽「假道」的真正意圖,突出奇兵,取勝敵方(典出左傳•宮之奇諫假道)
  25. 偷梁換柱:指用偷換的辦法,暗中改換事物的本質和內容,以達矇混欺騙的目的(即「偷天換日」、「偷龍換鳳」、「調包計」)
  26. 指桑罵槐:故意製造些錯誤,然後責備別人的過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自己指揮的人
  27. 假痴不顛:表面上裝瘋賣傻,給人庸碌無為的印象,實則隱藏自己的才能,以免引起政敵的警覺,專一等待時機以取得勝利
  28. 上屋抽梯: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
  29. 樹上開花:自己的力量比較小,卻可以借友軍勢力或借某種因素製造假像,使自己的陣營顯得強大,也就是在戰爭中要善於借助各種因素來為自己壯大聲勢
  30. 反客為主:變被動為主動,爭取掌握戰爭主動權的謀略
  31. 美人計:利用敵人自身的弱點,己方順勢以對,使其自頹自損,己方一舉得之的策略,如利用金錢賄賂,利用美人誘惑,方式變化多端
  32. 空城計:以心理戰擾亂敵人的判斷力,讓敵人心生疑慮,以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貿然出擊,而解除危機
  33. 反間計:巧妙地利用敵人的間諜反過來為我所用
  34. 苦肉計:故意傷害自己,利用血淚換取敵人的信任,再行反間顛覆敵人
  35. 連環計:如果敵方力量強大,就不要硬拚,要多計並用,計計相連,環環相扣,一計累敵,一計攻敵,以削弱敵方的戰鬥力
  36. 走為上策:指敵我力量懸殊的不利形勢下,採取有計畫的主動撤退,避開強敵,尋找機會,以退為進
孫子兵法36計.zip
(8.4 KiB) 已下載 69 次
--
資料來源:
網友 e-mail 轉貼。
施比受有福,祝福您好運! ^_^
歡迎光臨★★心靈捕手★★ :: 討論區
https://wang5555.dnsfor.me/phpBB3/
主題已鎖定

回到「好文章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