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半百人生

慎終追遠、兩性婚姻、職場甘苦、退休樂活等...相關議題。
主題已鎖定
頭像
心靈捕手
默默耕耘的老師
默默耕耘的老師
文章: 8816
註冊時間: 2003-01-01, 09:01
來自: Taiwan

談半百人生

文章 心靈捕手 »

50歲後的體況與常見的毛病(一)

喜愛武俠小說的年輕人,想必熟悉「半百老人」這句話。談到這裡,五十幾歲
的讀者也不必緊張。這是一百年或更多年前的說法。的確,對一世紀前的人來說,
「人生五十」是天經地義的共識。而一百年後的現在,平均壽命早已達七、八十或
更多,五十多歲往往被認為是日正當中的年齡,也是開創事業的顛峰時期。

判斷一個人是否已老,除了「歲數」以外還要考慮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若能
保有年輕人的心情,保持年輕人的體況,歲數只能算有參考價值。

動物為什麼隨著時間發生老化現象?看似「理所當然」的問題,至今未有令人
滿意的答案。科學家所推出來的學說至少有二。

第一種說法是:每人老化的過程均由基因上的程式所定,一個細胞生存的時間長短
都有一定規則,讓舊細胞去死,由新細胞來取代,如同人的新舊
世代交替。另一種說法則謂自由基的聚積造成化學反應及細胞的
傷害,經年累月後終使細胞死亡。且不管理論上如何解釋,我們
看看人老後會發生哪些變化;簡單地說,各種器官的機能開始慢慢衰退。其中較顯著者為:
  1. 腎臟、肝臟與腦內的血流量減少。
  2. 腎臟排泄毒素、廢棄物的能力衰退。
  3. 肝臟的解毒能力衰退。
  4. 心臟的最大心律與最大搏出血流量減少,但平常休息時之血流為正常。
    這表示對「事故」的因應能力減少。
當然,其他器官也會老化,機能也跟著衰退。有關腦萎縮、老人痴呆等問題,
因曾有所敘述,這次重點將放在腦以外的器官。

老年後的生理變化,最常(往往也是最早)發生的是「老花眼」,無法看清
近距離內的東西,很多人在四十至五十歲時已開始使用老花眼鏡。

聽力方面,也會發生障礙,尤以高音為最。因此老年人聽小提琴以高音為主的
演奏,往往不覺得像年輕時那麼動聽。

大部份人,若不刻意調節飲食與運動量,身體脂肪會增加30%或更多,且分佈
特殊─腹部特多,臉部、四肢皮下反見減少,因此呈現大腹便便、皮薄、皺紋增加的現象。

另一特徵是體內水份減少。所以年紀一大,時時要注意補充水份,否則「血濃」
容易造成血流變慢,血中脂肪沈澱,促成動脈硬化,甚至阻塞,各種毒素或藥物的
血中濃度升高,再加上述的肝腎排毒能力衰退,容易引起或加強藥物副作用或中毒。

很多中年以上的人,往往不願意把自已的「小問題」告訴別人,等到問題變嚴重
了才去找醫師。若失去了照顧自已的能力,或有了經濟上的問題,或引起心理上的
種種困難,這已非單純的醫學問題,須由各方面的專家來協助處理。

至於,老年後容易發生的疾病,可說越老種類越多,因為人活得越久,年輕時
「來不及發生」的疾病越有機會發生。其中較多者為心、血管疾患,各種腦中風、
各種惡性腫瘤(「癌症」)、退化性疾病如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巴金森氏病
、白內障、攝護腺肥大等,不一而足,但大部份都已曾提及,不再贅述。

然而,有一點須提醒,再強調:老年人對藥物反應一般比年輕人強(此現象與
老年人水份少、藥物濃度容易升高亦有關係),若須給與藥物,一般以「少量多次」
為原則。藥量過高,容易產生副作用或中毒;過低則可能收不到療效,都是問題,
因此與醫師密切合作是很重要的。若不同意醫師的治療方針,寧可多花時間與他
詳細討論,切不可自作聰明,改變用藥方法。

中年後的身體保養與生活調適(二)

「老人醫學」是一門大學問,我們也不想在短短一兩頁中描述這浩瀚領域,但只強調基本原則。

首先要對「中年」下一個定義。從前,四十到六十歲,甚至三十幾到五十歲
,是一般人心目中的中年。如今,隨著醫學進步,壽命延長了,一百歲已非
遙不可及的目標,若以出生到一百歲的「中」點,五十歲定為「中」年的開始,
大部份學者想必都會同意。

到了中年,發育已完成,思想亦已成熟,很多人的事業都已達到顛峰狀態,
所以此時最需要注意保養,保持最佳體況。

至於「老年」,我們不必急著下定義,因為「歲數」已逐漸失去重要性,如
能保有年輕人的心情與活力,大部份人都能多年享受年輕的人生。若硬要說一個人
「老」,那要等到他失去「學習」的意願,對一切事物都失去興趣。因此,
「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

千萬不要以為老了,不中用了!須知正常的老化是徐緩的,對器官功能的衝擊
,遠小於疾病的影響。若中年後出現不尋常的器官功能惡化,須先考慮源自於疾病
,而非單純的老化所致。但治療時須格外小心,因為年紀愈大,免疫力愈低,有時
需要較大的藥量,可是上期也提到,老年人對藥物的反應一般比年輕人強,容易
發生副作用或中毒,所以原則上使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逐增藥量。

身體保養的原則,不外乎「動」與「節制」。「動」能保持血流暢通,預防
血栓、心臟病、中風,使腸道、尿道順暢,亦有助於糖尿病的治療及體重的控制。
然而同時也不要忘記「節制」。中年後身體已不適於激烈運動,切不可勉強自己
去做激烈的運動或不習慣的動作。「慢跑」看似緩和,其實對下肢,尤其膝關節有
相當大的衝擊力,應屬「激烈」運動,不值得推薦,寧可以較長時間的走路來代替
。記住,「有恆」的輕鬆運動遠比短時間的激烈運動,做起來既舒服,亦對身體有益。

會游泳的人在水中慢游,全身各部份都均勻使用,是很好的運動。
此運動的一個缺點是對骨質疏鬆症無助,但走路時身體重量與地面接觸,
有助於骨質疏鬆病的預防,與游泳配合最為理想。


「知已知彼」是戰略要訣,也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門。若要增加運動量,以
「徐增」為原則。不必要有創造紀錄的野心,也不需要「自我挑戰」。須知中年後
心臟的因應能力已在減少,此時冒然嘗試激烈運動,無異於跟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飲食方面,節制也很重要。若不控制食量,再加運動不足,容易發胖,對糖尿病、
心臟病等尤其不利。年紀大,味覺會減退,因此在食物中使用的食鹽往往會過量,
不利於高血壓、腎臟病、心臟病等,不可不慎。

唯一不需要刻意限制的是水份。通常身體的需要是最佳指標,口渴就喝水,
不需要特別顧慮,但不要強迫自已多喝水。我們已於上期說過,中年後體內水份
容易減少,所以需要時時補充水份。腎臟不好的人,往往缺乏足夠的尿液濃縮能力
,必須依靠較多的水份與尿液來排泄身體的廢棄物或毒素。

當然,腎臟病到了末期,腎臟已無法製造尿液時,必須限制攝取水份,但這時
醫師必定能看出病況,不用病人自己操心。

飲食的另一重要原則是「細嚼慢嚥」。多咬幾下,多花一點時間吃飯,有助於
消化,亦有益於防止肥胖。美國人工作雖忙,但吃飯卻很從容;我們也有「吃飯
皇帝大」的話,都是有道理的。

最近流行的「自然食物」,多半以不加工的為主,如水果。也有加工而保有
原味、原有重要成份的,如甲魚精。自然食物不限於「素」的,如生魚片,便是
「葷」的。一般而言,多吃水果、青菜等自然食物有益於健康,但要考慮能否充份
消化,也要了解自已體質能否接受。

精神方面的調適也很重要。老來最怕的是對事物失去興趣。所以中年以後要
「刻意」培養興趣,也不要忘記繼續學習。種花、養寵物、寫字、畫畫、閱讀、
旅行等,只要不是犯法或害人、害已的興趣,都能使人生有意義,使人免於感到
寂寞或無助。

老來能健康,固然有賴於自已努力,這也是上天所賜,要懂得惜福,以感恩
的心過日子。對自已的年齡,最好以平常心來接受,也不必倚老賣老。若能少說
「你們年輕人…」一類的話,必定更受人歡迎,更能使自己的生活快樂。

--
資料來源:
http://www.muradchiajei.com/web/physic1/94/9408.htm
施比受有福,祝福您好運! ^_^
歡迎光臨★★心靈捕手★★ :: 討論區
https://wang5555.dnsfor.me/phpBB3/
主題已鎖定

回到「品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