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痘(痤瘡/面皰/粉刺):成因、治療方法

主題已鎖定
頭像
心靈捕手
默默耕耘的老師
默默耕耘的老師
文章: 9054
註冊時間: 2003-01-01, 09:01
來自: Taiwan

青春痘(痤瘡/面皰/粉刺):成因、治療方法

文章 心靈捕手 »

皮膚科 王修含 醫師 (台大醫院皮膚部 青春痘與痘疤特別門診醫師)

青春痘成因:致病因素

青春痘(痤瘡、面皰、粉刺、暗瘡)其實是毛囊發炎的疾病,正式名稱是「痤瘡」,一般最常見的痘痘,稱為「尋常性痤瘡」(acne vulgaris)。有許多原因都會造成長痘痘,例如壓力、熬夜、睡眠不足、飲食(如高熱量、高糖份食物、含有激素的乳製品)、荷爾蒙變化(例如生理期之前的生理痘,青春痘位置常發生於下巴,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也容易導致痤瘡)、不當使用保養品或化妝品、環境髒污、某些口服藥(如lithium鋰鹽)……等,而這些原因,可能與青春痘的四大致病因素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歸納分析青春痘形成原因的病理機轉,有四大致病因素:
  1. 毛囊開口角化異常,造成毛囊阻塞。
  2. 毛囊四週的皮脂腺活性旺盛,過度分泌皮脂,與上述因素共同形成「粉刺」(comedo與comedones),也就是所謂的「白頭粉刺」(閉鎖性粉刺)與「黑頭粉刺」(開放性粉刺)。
  3. 毛囊附近的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初油酸桿菌)過度滋生,造成毛囊局部感染。
  4. 毛囊與附近皮膚組織發生發炎反應,造成毛囊炎。
痤瘡桿菌在生長時,會產生許多丙酸(propionic acid),丙酸又稱為「初油酸」,所以痤瘡桿菌又稱為「痤瘡丙酸桿菌」、「初油酸桿菌」。

痤瘡桿菌是厭氧性的革蘭氏陽性菌,當毛囊阻塞時,毛囊內部微環境的氧氣變少,使得厭氧性的痤瘡桿菌大量繁殖,並分泌酵素將皮脂分解為游離脂肪酸,對皮膚造成強烈刺激性,誘發毛囊出現發炎反應,形成痤瘡(青春痘)。

有青春痘的問題,請勿嘗試偏方,避免延誤治療而形成疤痕,可直接至皮膚科門診治療,皮膚科醫師會根據上述形成原因的病理機轉,考慮病人狀況調整用藥,搭配口服與外用藥治療一段時間,即可完全痊癒。

(更多內容,請前往資料來源處觀看)

--
資料來源:
http://www.skin168.net/2013/09/acne.html
主題已鎖定

回到「養生保健」